七点书影

七点讲座重点回顾 | 走近《洛神赋》, 洛神到底有什么寄托呢?

那位千年来在纸上、戏台、画卷中流转的神女——洛神,究竟承载了怎样的时代之情与人间之爱?这次一同走进《洛神赋》,让古典走进生活。

一、曹植

1.曹植的天才与政治理想

曹植是曹操之子,曹操是一位热爱文艺的枭雄,他的文学集团中创作能力最强、最有文采的成员就是曹植。曹植的才华横溢,谢灵运曾评价他的才高八斗,独占天下文才的一半。南朝梁钟嵘的诗品将曹植评为上品,认为他的诗具有骨气、高词采、华茂琴韵等美好品质,地位相当于周公孔子在人伦中的地位。

曹植自幼聪颖,11岁时便能诵读诗论词赋数十万言,擅长写文章。曹操对曹植的文采非常欣赏,曹植不仅具有文学才能,还有政治韬略和性格优缺点。曹操在立太子时非常倾向于曹植,曹植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然而,曹植29岁时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意气风发变为悲剧人生,原因是与兄长曹丕的夺嫡斗争失败,曹丕篡汉自立成魏,曹植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

2.曹植后半生的政治迫害与悲剧

曹植在曹丕的七步诗中,以煮豆燃豆萁的比喻来形容兄弟之间的矛盾。曹丕为了巩固地位,对曹植进行了政治打压,包括诛杀曹植的亲信,限制曹植与其他宗室兄弟的交往,以及严密监视曹植在封地的言行。曹植曾试图借助皇帝与曹丕单独见面的机会来缓和兄弟关系,争取政治权益,但最终未能如愿。

3.曹植的谢罪与进谏

曹植因政治地位低微,向曹丕谢罪,写了一封恳切的谢罪师表。曹丕在太后的劝说下,给了曹植一个进谏的机会。曹植进谏时,非常诚恳,甚至背负刑具前来觐见曹丕。曹丕在曹植的谦卑表态下,勉强给了他一些反馈。然而,曹植在回封国的路上,心情非常复杂沉重,因为他知道任城王曹彰可能已被曹丕毒杀,自己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二、《洛神賦》

1.曹植的洛神赋与政治生涯的终结

曹植在离开京师回到封国途中,经过洛水时写下的《洛神赋》。曹植在诗中表达了对兄弟之死的悲痛、对前途莫测的忧惧以及对魏文帝爪牙的愤恨。黄初四年,曹植朝京师后路过洛水,灵感迸发写下此赋。此外,会议还简要讲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巫山神女典故,源于宋玉的两篇文章《高唐赋》和《神女赋》。

2.《高唐赋》与《神女赋》中的美学原型与文化影响

巫山神女在文学作品中被描绘得非常美丽,如白露初照无凉的气质,皎若明月书其光的妩媚温婉,以及宛若游龙乘云翔的姿态。神女的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认为是爱神和美神。曹植和宋玉等文人都受到了神女的影响,创作了相关的文学作品。巫山神女的原型可能来自民间故事和传说,但具体来源已无从考证。

3.曹植《洛神赋》中的美人描绘

主要讲述了曹植的《洛神赋》中对神女美貌的描绘。曹植继承了《神女赋》的富丽堂皇的描绘方法,对美人的描写非常繁复。其中最著名的两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形容了神女的轻盈体态和柔媚婉曲,将龙的形象赋予了动态的美感。沈从文先生认为,古代龙和凤交织的形象,只有在冰上芭蕾中才能得到体现。

4.神女之美与神态描绘

女神的身姿飘渺如同青云之碧月,回旋飘动如同流风之回雪。她的眼神明亮,眉宇间透露出柔情,嘴唇红润。她的穿着也非常优雅,披着华丽的衣衫,戴着金翠首饰,脚踩轻盈的鞋子。她不仅天生丽质,而且后天穿搭也恰到好处。在描绘中,曹子建用生动的文字让洛神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了她的美丽和神态。

5.洛神之美与当代解读

在曹植的《洛神赋》中对洛神的描绘中,洛神美丽飘逸,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后世对洛神的诠释有很多,如90后女孩的漫画版洛神、河南卫视的水下洛神舞蹈、在《洛神赋》中男主因害怕被女神欺骗而主动退缩,给洛神带来了伤害。这些故事都体现了洛神的美丽和神秘。

6.洛神徘徊与离去的诗意描绘

尔后,洛神在美丽的芳草地上徘徊,心情悲伤。她的朋友们,包括神仙和怪兽仙兽,都来陪伴她,但内心的孤寂仍然无法消除。洛神决定离开,仪仗队由众多神仙组成,为她开路。顾恺之将这段内容转化为形象,创作了一幅具有画面感的画作。画中展示了各种神怪的形象,如六龙驾车、鲸鲵文鱼等,与洛神的清秀美丽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冲击力。

7.洛神离别与曹植哀伤

洛神与男主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洛神因身份不同,一个是人,一个是神,所以不能在一起。洛神在离开前将自己的珍贵明珠赠送给男主,并表示会一直心念着他。曹植在洛神离开后非常伤心,四处寻找她的身影,但最终没有找到。洛神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楚辞,屈原的离骚中也有对美人的描绘,但人神之间的恋爱往往没有好结局。曹植在回风国的路上写下这篇描写爱情悲剧的作品,可能是出于政治打压的心情。

8.洛神形象与历史解读的多元视角

主要讲述了洛神父的主旨和洛神形象的几种不同看法。第一种说法是感甄说,认为《洛神赋》是曹植因感念甄妃而写,但这种说法存在很多漏洞,不符合历史真实。尽管如此,这种说法仍然非常浪漫,受到了广大听众和民众的喜爱。在后世的很多作品,如戏曲、电视影视等,都是基于这种说法进行改编的。

也有学者认为洛神赋是寄心文帝曹丕的作品,实际上是用屈原的《离骚》中的美人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情感。曹植在后期不能直接书写自己内心对兄弟之间的失和,所以用一些比喻手法来表达。洛神在赋中可能并不代表魏文帝,而是曹植自己。整个洛神赋表达了一种政治的诗意,但不要把它落到实处,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托恨浅怀,表达自己和兄长关系的失落,以及政治理想的失落。

9.洛神赋的多元解读与曹植的悲剧人生

有学者提出,曹植在创作《洛神赋》时,可能受到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产生了幻觉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源于他对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兄弟情深的怀念。洛神形象在文学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如政治理想、兄弟情谊和美好前半生等。曹植的结局是政治生涯受挫,生活困苦,尽管他忍受了兄长的迫害和政治打压,但仍抱有建立一番功业的理想。在曹丕去世后,曹植曾多次上表请求曹睿启用自己,但都未能如愿。

三、Q&A

Q1.洛神象征怎么样的形象或是情感?

洛神是一个美的象征,他是完美事物的象征、是爱的象征、美的象征。而《洛神赋》中表达的就是爱与美的东西,最后是得不到的,表达一种得不到的那种哀伤和仇怨。

Q2.曹植内心要表达的思想

对于曹植内心要表达的思想,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因为经典是开放性的。就教授个人理解来看,曹植在夺嫡失败后遭受政治打压,这些经历影响了他的创作,当然也有一些母题和原型元素的影响,因为当时也有不少文人效仿宋玉创作神女赋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情感去创作新的经典。


下次将在播客与大家分享更多内容!请大家持续关注,七点书影!敬请期待!


Contact Us

七点书影是一个以湾区为基础的文化小区公益组织,我们透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主讲、观影、全民读书、写作坊……认识有趣的人,拓宽思想的边界,并为热爱文学艺术的朋友建立了一个开放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