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书影

七点讲座重点回顾 | 《城眼观乡》

本次讲座梁心教授为我们带来他的著作《城眼观乡》,解读了教授研究近现代中国城乡关系中的独特视角。从农村与乡村的微妙差别展开,一步步的探讨“都市眼光”是如何塑造农村形象、这种“眼光”的多维视角,探索了农村与城市关系的变化。

作为生活于现代的我们,也受到了这种“眼光”的影响,在现代中国的城乡关系–尤其是在全球化、现代化的今日中国,仍有很多需要努力与反思的地方。

错过本次讲座的朋友,真的有些可惜,不过这篇回顾,也帮大家记下了各种讨论议题,千万别错过啦!


一、前言

  • 现代中国历史学与傅斯年观念

按照中国史学界的定义,中国现代史严格定义为1919年至1949年,与一般人说的“现代”、当代,或有不同。按照史学家傅斯年的看法,历史学研究不应仅限于注释和伦理家的手段,而是要成为一种科学,如生物学、地质学等。历史学的目的是理解过去,但并不等于解决当代的问题,它只是帮助我们在理解当代问题上进行探讨。

  • 中国近现代史特征及其影响

近现代史是从1912年开始,而近代史则从鸦片战争(1840年)开始。这段历史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现代史的影响更是如此,五四运动直接改变了文章的写作方式,穿衣服、生活、组织家庭和社会组织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更重要的是,这一段历史形成了一套滤镜,现代中国人不得不借此理解自己的过去。

二、近代的乡村与农村-两种现象,不同的讲法

  • 城市与乡村的价值观比较

城市强调交换和商业,而乡村则强调自给自足、不依赖市场。历史上,许多人选择不入城,不参与城市生活,认为这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这种观念背后隐藏着传统中国特殊的治理模式和文化策略。清代顾炎武曾说:“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这句话意味着乡村生活可以让人自给自足,不依赖市场,同时避免与官府发生关联,也就是较轻的赋税和尽可能少的讼狱。

  • 五四运动与乡村理想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新文化运动中乡村形象开始产生了变化。当时,人们认为城市是罪恶的,而乡村则被赋予了正面形象,被视为实现理想的地方。然而,这种对乡村的想象并非完全真实,因为当时的乡村生活并不轻松,而且人们对乡村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应该去山林社会,有人认为应该去菜园子,还有人认为应该到工厂里去。总之,人们对乡村的想象越来越虚幻,与现实相差甚远。

  • 乡村形象转变与农民运动影响

城市一方面意味着商业生活,另一方面是政治生活的体现。在新村运动中,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但这种融合是有限的。想象中的乡村不仅越来越虚拟,早期的农民运动强调农村或农民生活的拮据,甚至困苦,并把农村作为改造的对象。乡村形象从正面逐渐转变为负面。

三、近代中国的城与乡

  • 近代中国的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普遍认为,要实现社会的进步,必须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将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同政治派别的一致认同,包括共产党人和反对共产党的人。然而,这一转变也引发了对中国的特质和身份的深入思考,农业和农村生活是否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特征,以及中国是否可以抛弃或改变这些特征。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并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 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与想象

城市被认为具有现代性、工业化、个人主义等特点,而乡村则被视为传统、农业生活方式、小家族主义等。然而,这些概念往往存在自相矛盾和想象成分。但在讨论城市和乡村时,不应用下定义的方式,而是通过列举来看到其复杂含义。同时,有必要注意到identity(身份)这一概念,具有流动性,而非将其作为一个排他的、绝对的判定。

  • 城乡关系的变化与乡村的变迁

在南宋时期,读书人已经开始发现乡村生活不太方便,需要到城里去参加科举考试、购买书籍、认识名人等。尽管如此,乡村仍然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模式的传入,城乡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得尖锐,甚至对立。梁漱溟认为,这种变化始于西洋式的政治经济传入中国,使得城乡之间的流动断掉,差异和对立开始出现。

  • 城乡对立与乡村建设思考

梁漱溟敏锐地观察到城乡对立成为中国社会的最重要差异,他认为中国没有阶级,但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在1930年代,大量报纸杂志上开始讨论乡村破产、衰落等问题。当时人们对乡村的看法与今天有很大不同,他们讨论的问题相似,但术语各异。这使得研究变得困难,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当时的语言和观点。

  • 乡村问题与城市化进程

首先,乡村形象从正面转变为负面,甚至面临崩溃。然而,我们不能夸大其词,因为当时的农村并没有真的“崩溃”。同时,当时社会普遍存在悲观情绪,如“民穷财尽”的说法。此外,关于“破产”的说法也很多,如政府破产、人格破产等。因此,在看待乡村问题时,需要注意到这些现象,将其作为一种时代的语言特征,并对其进行辨析。

  • 农村破产与乡村崩溃的深度解析

如果要讨论3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通过历史资料和当事人留下的记录,探讨了当时的农村破产和乡村崩溃的描述是否真实;分析了当时经济作物推广、新农具和化肥进入乡村的情况,以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可能性。最后也不妨结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全面抗战爆发的时期被称为“黄金十年”的说法,思考一下这种政府建设基层崩溃的对比现象中间存在着的某种悖论。

  • 经济变迁与乡村生活的反思

费孝通在反思中国经济的崩溃问题时,认为用“崩溃”等词语来形容现代化经济现象并不合适。他认为中国的经济不会崩溃,而是在拖,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他提出,应该用“瘫痪”来描述当时的中国经济状况。简单来说,此时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很多人关心乡村,另一方面,他们的描述又显得可疑。当时的农村和城市经济结构上发生的改变都非常有限,因此需要探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通过电影《庐山恋》中的对话,如果对未来社会的期待在1970年代还是要把庐山变成烟囱和工厂,那么五十年前用来评判乡村的立足点到底是什么。

四、“都市眼光”:我们怎么看待乡/农村?

  • 都市眼光与乡村变革

1918年政府开始关注城乡差别治理,此后出现了乡村运动和农民运动。此外,经济学研究在1927年开始对农民经济的研究,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农村复兴委员会的成立。这些来自乡村以外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但也体现出明显的外部视角。

  • 农村问题与城乡分化的思考

到1930年代,梁漱溟等半独立学者认为城乡问题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正式承认农村出了问题,并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关心农村,但与传统重农经济有所不同。城乡分化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不仅在农村以外的地方做事,也不再回到乡村。章太炎在1925年就有明确的认识,认为教育界开始有了知识分子这个说法后,城乡就开始有区分了。

五、现代中国下的“都市眼光”

  • 农村问题与都市眼光的转变

农村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农村的理解和定义发生了变化。通过新的调查、讨论和表述,人们开始用新的学术标准、文化标准和话语来重新理解农村。在这个过程中,都市眼光被视为现代性的体现,它既超前又虚无,但同时也是实在的。这种眼光改变了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看法,并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 城乡关系与历史认知的解读

人们看待乡村的方式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的看法,而历史的真实性并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而是包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认知。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反映了国内整体社会节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 农村与城市的变化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村生活,对乡村有浪漫化的想象;另一方面,真正到乡村去会发现与城市的差别。同时,中国是否是西方的都市,以及如何保证都市化而又不失中国的特征等问题也引起了关注。事实上真正的变化是从1949年以后,如户籍改革和市场经济引入,使得农村真正变得和以前不同,一定程度上卷入全球化或资本主义世界。

六、提问环节

  • 农村与城市边界感可能会如何变化?

在网络时代的情况下,一切变得更加虚拟化,难以保证说这样的边界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毕竟乡村与城市的问题是没有解决的一天的,这样和人与人之间的紧密感变化又是两个不同的思考面了。

  • 人们的自我文化认同究竟该如何解释?

认同是流动的,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流动,如何表达自己取决于当下的环境。他文化交流中处理的都是现象,萨义德甚至认为“没有真理”。在交流中,人们会对自己有不同的表述,不一定需要纠正他人的观念,而是理解他们的境遇。

  • 作为不生于农村的人,这样的观察者在文学、历史等可以做些什么?

外来性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乡土文学。同时,不应该赋予文学太多功利性的要求,但也不要过于自卑。

  • 如何看待“村超”这一由乡村自发性开展的活动?

“村超”可能可以说是乡村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别现象,借由互联网将地方化的东西传播出去。同时,人们对乡村的关注和表达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早期的实地调查到现在的媒介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夸大乡村的某些特点,但无论如何,乡村的变化仍然在继续。在信息化时代,乡村的发展可能会有一些变形和延续,值得关注。


下次将在播客与大家分享更多内容!请大家持续关注,七点书影!敬请期待!

未来也将继续组织更多精彩的活动,11月再以新的讲座与大家相见,期待下次再见!


关于我们

七点书影是一个基于湾区的文化社区公益组织,我们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主讲、观影、众读、写作坊…认识有趣的人,拓宽思想的边界,并为热爱文学艺术的朋友建立起一个包容开放的社群。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有被文学艺术关怀的需求。欢迎关注七点书影的微信公众号,加入我们。

七点书影公众号二维码
七点书影标语

Contact Us

七点书影是一个以湾区为基础的文化小区公益组织,我们透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主讲、观影、全民读书、写作坊……认识有趣的人,拓宽思想的边界,并为热爱文学艺术的朋友建立了一个开放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