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收听「七点书影」,这是一档人文主题播客,旨在为热爱文学艺术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沟通平台。我们通过圆桌讨论的方式聊聊电影与文学,也将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探索思想、艺术和意义的本质。

EP 24 七点主讲 | 刘顺教授
唐诗的语言维度
“当一种文学体系成体的语言学条件依然存在或依然流行的时候,这种诗歌体系就有它存在和流行的可能。”
点击收听
Timestamps
1:02 源起
一、唐诗成体的语言学条件:以七言近体为例
9:17 唐诗成体的语言学条件:以七言近体为例
15:30 有关于韵律词的引进
17:07 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的演进
19:08 四字句的出现与衰落
30:35 唐诗成体其他角度的变化:表意规则、词类词性
40:19 唐诗成体的语言学条件:规则的相对成熟
48:14 唐诗成体的语言学条件:技法的提升和体式的流行
二、七言近体的体式特性?
52:52 语法与语义
53:59 韵律特性
三、文本与社会
1:01:39 唐诗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缘起
1:06:08 诗人写作的意图认识
四、Q&A
1:08:44 Q1.唐诗研究的语言维度能否同理类比于唐宋词或宋诗等其他朝代诗歌
1:10:49 Q2.语言学、文字学在中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优势
1:12:24 Q3.唐诗与宋词的艺术性比较
1:13:21 Q4.最后一部分是有影射到维根斯坦么?语言和生活是交织的相互影响着对方。
1:14:47 Q5.柳士镇先生在《试论中古语法的历史地位》中提及从上古到中古发生的一共五个方面的句序变化。此种句序变化,一个重要的推动即是韵律因素的影响。经此变化,相对完整的语义表述单位可以容纳更多的韵律单位数,进而提升言语单位的表义能力。但同时也应考虑一个可能的问题,也即我们对于短语的韵律模式、重音分布以及停顿位置等的感知,会不会是基于我们现在的语感,也就不能代表上古汉语本身韵律和重音的实际样态?“当世音感”的重建是一个不易达成的目标。
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文章链接,获得更多往期“唐诗研究的语言维度”相关内容
其他收听媒介


关于我们
·七点书影是一个基于湾区和赛博空间的文化社区公益组织
·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主讲、观影、众读、写作坊等
·认识有趣的人并拓宽思想的边界
·为热爱文学艺术的朋友建立起一个包容开放的社群

文案 | SHIH
图片 | SHIH、网络
宣发 | SH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