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系列活动 | Activities

【漫谈五点钟】vol.6 轮廓光

轮廓光 漫谈五点钟是什么? 这是七点书影出品、属于大家的文化艺术推荐专栏。 每一期,我们用一个主题呼朋唤友。 甲带来一本小说,乙带来一首诗,之后还有一篇散文、一场电影、一幅画、一张专辑、一期综艺节目……在无序的组合里,一个悬浮的意象将渐渐明晰。 时刻与时刻 叠合的尾翼,一片遮起了光斑的忧喜。 本 期 主 题 轮廓光 航向灯火明灭处 1.《天人唐草》 作者 / 山岸凉子 谈者㈠ / 卷 《天人唐草》记述了主角响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30岁的人生。响子出生于战后,此时民主主义风潮正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此相对地,响子的家庭十分传统。她的父亲“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古武士一般叫人不知如何相处的脾性”,而她的妈妈是一名家庭主妇。或许是出于身为名门的自信,响子的家庭并没有因为来自家庭外部的文化冲击而感到困扰,响子就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传统女性被培养长大了。 无论是作为一家之主还是名门之后,响子的父亲一直扮演着绝对权威的角色。父亲的ego遮天蔽日,以至于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很难走进响子的心里。事实上,响子的人生中从不缺乏勇于坚持自我的人。学生时代的女同学可以因为针对女性的一句话大声抗议,直到发话的人被反驳到哑口无言;“身为男人”的同事佐藤讨厌喝酒,而另一位同事flapper青柳又从不忌讳在酒会上豪饮…… 全心全意受父亲规训的响子无功无过地生活着。母亲去世后,她辞去工作,退回到小时候的生活轨迹中。她平静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太久。父亲的突然离世揭开了一个被隐藏多年的秘密,而被迫凝视着自己贫瘠而空旷的精神世界的响子缓缓走向了厄运。 《天人唐草》可以被解读为一个新时代对霸权男性气概(hegemonic masculinity)的反叛。 响子的同事新井是同期中唯一的大学毕业生,他对自己充满自信,更是从不吝啬于对其他同期的行为发表大家长式的评价。他认为讨厌喝酒的佐藤不够男人,太会喝酒的青柳一旦酒量比男人还大就没有意思。然而,和响子父亲定位类似的新井却没能在这个时代如愿成为新的权威。至少在工作上,被新井所不耻的佐藤先一步晋升。全盘接受霸权男性气概又会怎样呢?响子的命运就是回答。很多时候,接受部分男性的主导地位并顺从他们的意志并不会带来实际的伤害,可承认自己独立性的弱势又何尝不危险。响子的崩溃不是一蹴而就的,她平静生活中每一次对霸权男性气概的依赖都使她更加客体化,直到她彻底失去她自己。 谈者名片 卷, 女权主义者 喜欢睡觉喜欢画画喜欢铁球跑 2.Variation and Theme 作者 / Satoshi Kitamura 谈者㈡ / 夏禾 当浓雾和黑暗完全笼罩了我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电台中的主播正在为某一个夕阳产业里的大事件慷慨激昂。我已经不记得任何一次不通过电流的慷慨激昂了。电音被人喜欢也许正因为如此。 我在高速路上,浓雾应该使得我害怕。我辨认着汽车的轮廓光,像是在辨认视力表上E的朝向。包装奇怪的行李一直捅到变速杆边,有一个人今晚的安眠正等着这些。 不知道回来的时候会不会还有快餐店还开着门。 说起来明天的实验排的是早班还是下午? The last time anyone saw me alive: I was either wearing dark glasses And reading the Bible […]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系列活动 | Activities

【漫谈五点钟】vol.5 踏破

踏破 漫谈五点钟是什么? 𝔚𝔥𝔞𝔱 𝔦𝔰 𝕽𝖊𝖓𝖉𝖊𝖟𝖛𝖔𝖚5? 这是七点书影出品、属于大家的文化艺术推荐专栏。 每一期,我们用一个主题呼朋唤友。 甲带来一本小说,乙带来一首诗,之后还有一篇散文、一场电影、一幅画、一张专辑、一期综艺节目……在无序的组合里,一个悬浮的意象将渐渐明晰。 只要心在跳动,就有血的潮汐 本 期 主 题 踏破 𝕸𝖔𝖙𝖎𝖋 𝔬𝔣 𝔱𝔥𝔦𝔰 𝔦𝔰𝔰𝔲𝔢 山河零落于足下 1. 情人      𝕻𝖊𝖗𝖋𝖔𝖗𝖒𝖆𝖓𝖈𝖊 𝔄𝔯𝔱 艺术家 /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 乌雷 谈者㈠ / Yanni “Ulay as the fire, as the male start from the desert, and I start from the female, as the water, from the sea.” 从长城的两端,各徒步两千五百公里,穿过沙漠,残垣断壁,人烟稀少的村庄,在中点相遇,作为长达八年的一段关系的结束。在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还是情人时他们策划了这个长达三个月的作品,两个相爱的人在吸引力下走向对方,并且将在再次相见时结婚——如此浪漫。可事与愿违,人的情感又是如此不可靠,两人在开始这个表演之前就决定分手,这个作品将是他们最后的合作。 阿布拉莫维奇曾说她觉得她和乌雷是一个人,一个共同体,非男非女。他们一起走过无数地方,从贫困潦倒到国际知名艺术家,他们合作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但最终还是敌不过不可抗拒的分歧与激情的消退。从如胶似漆的两个人重新回到孓然一身,在行走的过程中重新找回作为个体的自己。 我觉得“最后”这个前提赋予了这个作品更深的艺术性——当互相的吸引已经消退时,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异乡跋山涉水去见对方呢?两个人在行走时又在想些什么呢?“爱人”这个身份带来太多的确定性,所以我反而觉得分手了的爱人这个身份以及心境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这真是一场声势浩大又悄然无声的辞别。到最后都非常地浪漫。 谈者名片 Yanni, 艺术史与东亚研究专业。 […]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系列活动 | Activities

【漫谈五点钟】vol.4 透明

透明 漫谈五点钟是什么? 𝔚𝔥𝔞𝔱 𝔦𝔰 𝕽𝖊𝖓𝖉𝖊𝖟𝖛𝖔𝖚5? 每一期,我们用一个主题呼朋唤友。 甲带来一本小说,乙带来一首诗,之后还有一篇散文、一场电影、一幅画、一张专辑、一期综艺节目……在无序的组合里,一个悬浮的意象将渐渐明晰。 宁静还是我们的 嗓音在其中草地般闪烁。 本 期 主 题 𝕸𝖔𝖙𝖎𝖋 𝔬𝔣 𝔱𝔥𝔦𝔰 𝔦𝔰𝔰𝔲𝔢 透明 “声色有无中” 1 无题 / 青色楔形(Untitled)          𝔖 𝔠 𝔲 𝔩 𝔭 𝔱 𝔲 𝔯 𝔢 雕塑家 / 彼得·亚历山大 Peter Alexander 谈者㈠ / 卡洛w卡洛斯 年份:1971 流派:光与空间运动、抽象表现主义 地区:洛杉矶 藏于:斯坦福大学-安德森馆藏 参见:罗伯特·厄尔文、哑石、 Lux Æterna(里盖提 György Ligeti) 澄清的天空在融化 应答着太阳响亮的召唤, 它们发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声音, 如同夜和树在风的腹腔发出的声音。 《树》,安托南·阿尔托 Antonin Artaud (树才 […]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系列活动 | Activities

【漫谈五点钟】vol. 3 宽恕

今日主题 宽恕 鲁迅在《风筝》中说, “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木心在《杰克逊高地》中说, “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宽恕 —— 无主的告解,自我的瞒骗。 01 自深深处 作者 / 王尔德 谈者一 / 夏禾 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一个耿直的好人。 有些人的耿直其实是来自于一种外人难以理解的自以为是,但是他的耿直来自于一套非常完整的世界观,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所以当我某一天真的得罪了他,其实我是很清楚我犯了他的哪一条“清规戒律”的。 于是求得宽恕就是一件相当按部就班的事情。就好像已经知道如何解的一道方程,中间的确未⻅得会一路畅通无阻,但不再会有什么难以逾越的理论性难题了。 这样的措辞让我看起来像是一个惯于利用他人弱点的坏人。其实我只是想说,拥有一个观念完备的朋友是一件极大的幸事,因此我们两个都不用经历如下信件中所描绘的苦楚了。 《自深深处》(De Profundis),是王尔德在他两年的牢狱之灾的后期,写给他的情人波西的一封⻓信。这封信虽然有诸多王尔德对波西的抱怨,但主题无疑是宽恕。牢狱之灾显然带给王尔德极大的创伤, 他自此之后再也没能恢复过来。但正是在这极大的创伤和痛苦之中,王尔德思考他应当如何宽恕波西,或者说怎样的宽恕才能够真正地去拯救波西。 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My forgiveness should mean a great deal to you now. Some day you will realize it. Whether you do so early or late, soon or not at all, my way is clear before me. I […]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系列活动 | Activities

【漫谈五点钟】vol. 2 抽离

抽离 今日主题 抽离 如果不跳出水面, 是否就意识不到水的存在? 1. 奥兰多 作者 / 弗吉尼亚·伍尔芙  Virginia Woolf 谈者一 / 夏禾 几天看⻅关于戴森的新闻的时候,已经是习惯性地吃惊了。文末有一句类似于“希望他下辈子投胎成为电子”之类的话,忽然想到了一次 road trip 的时候朋友发表的感慨:“我要是一个电子就好了,钻到表面上去看能带结构。” 彼时此人正被一个凝聚态的问题困扰。我很不捧场地说:“你要是变成了一个电子大概率还是被淹没在海里。” 朋友的情绪忽然就低落了。 我于是良心发现,往回找补:“你现在的状态就像一个游离的电子嘛,说不定知道更多的信息呢。” 朋友并没有被我说服。     “于是,整个斟茶沏水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试探的过程。女人心里明白,虽然文人才子将诗歌呈现给她,赞美她的鉴赏力,请求她提出批评,并品尝她的茶,但并不意味着他尊重她的观点,欣赏她的解读,也绝不意味着拙于剑术的他们不会用笔刺穿她的身体。” 当奥兰多赤身穿过房间第一次沐浴的时候; 当奥兰多骑在驴上加入吉普赛群落的时候; 当奥兰多思考跳海以后是否该被水手救起; 当奥兰多感到阳光的潮湿折射出庞然幻境; 当奥兰多的双桅船在铜绿色中破浪而来; 当奥兰多翻开大橡树随她书⻚散乱; “这时,午夜的钟声敲响了十二下。 1928年10月11日,星期四,午夜十二点。” 伍尔夫完成奥兰多这本书的时候,恰好是1928年。这很显然是一个巧合,然而吾等凡夫俗子是必然要像另一等的凡夫俗子那样去理解这样一个巧合的。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作家生平,弗吉尼亚•伍尔夫……” ——像一个批评家那样—— “这是一本传记,所以……” ——其中必然有传主详实的生平事迹,她的一切光辉荣耀。可惜关于勋章的记载被大火无情烧毁了—— “……然而依然有足够的事实,以满足传记作者的基本要求……”  ——于是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些事实:这本传记前后写了大约半年—— “……事实上非常短的一段时间……” ——作家的父亲也曾经是一位传记作家—— “……事实上就像很多别的成功的传记作家那样……” ——以及,这是献给Vita的情书—— “……Vita的儿子曾现身说法,所以这必然是一个事实了……” ——事实,事实,事实,对于一本正确的传记来说至关重要的事实。然而,传主奥兰多是一位女性—— “……高贵的,毋庸置疑……” ——于是一切关于她的爱情的想象,关于她的爱情的描写,关于她的爱情的赞颂,都得以在这本传记中登堂入室了—— “……当然,一般这一切都是不被允许的,除非,当然,是关于一位高贵女性的爱情……” ——是啊,除了爱情还有什么呢? 举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 就好比——有一个旅人, 因为知道自己的箱子⻆落里藏着一大捆雪茄, 所以对那些网开一面、 草草放行的海关官员万分感激。 因为奥兰多极度担心, 假如时代精神仔细检查她头脑里的内容, 或许会发现其中隐藏着严重违禁的东西, 并因此对她实施重罚。 她无非是靠一些小伎俩, […]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系列活动 | Activities

【漫谈五点钟】vol. 1 昏晓

昏晓 今日主题 昏晓 假面自白 三岛由纪夫 / 著 谈者一 / 卡洛w卡洛斯 我不知道《假面自白》到底多大程度上是一本真实的自传。 它必定不可靠:不止因为对其的证据不少来自不可信的随笔、引用了找不到的源头,也因为它从标题开始就将自我矛盾的伪装作为最鲜明的外皮,以大量又大量的独白展露对自身虚伪的认识,时而为其自满或惶恐,又为傲慢自卑自责、于惊惧之时不知带着多少倾诉的狂热或沾沾自喜地长篇阐述自己的内省和思考。(我在写这些话时都要不认识“自”这个字了,但也许中文不如日文那样适合他自我中心的思维。)不知这多少是对太宰羞耻的模仿或共鸣,但事件的叙述的确与史实的记录危险地相似;即使有人说三岛不可能是同性恋,或他不可能像书中一样迷恋一个女人。但文本终归生发于作者的经验,它不会是虚假的吧? 叙事者觉得自己内心凌乱、恍惚,对自己这些特质的认识却始终坚定。 他的美学一样充满也许不自知的确信,好似他在不提“骄傲”二字时就能得到真的骄傲;他崇尚的“生命”独立于人,暴烈地涌出、侵蚀肉体,“死亡”则呈示了活体最多的体征,将肌肉和血液塞进最大程度的赤裸。这样的美学不止现于贯穿全书的絮叨,也插在叙事正中,突然描写海与天空、躺在泥地上渗出性感或残酷的想象和回忆,好像血本就是蓝色。当他写到“垂着辫子的头部滚落在地……母亲的裙子、女人的脚和开着花的胡麻地又一次朦胧地出现在他的眼前”时,关于其性取向的讨论以迎刃裂解。 二十世纪初,统称“华族”的日本旧贵族以哼歌般的轻快速度衰落了下去,直至二战结束两年后彻底被废除;牺牲封建贵族得来的天皇集权在军国主义中衰退,直至他用前所未有的几次亲声广播正式取消了自己的神格、从国民身份中剥离了神道信仰;而军国主义本身则屈服于美军的强大武力,使大日本帝国降格为了日本国。这一切事件和一百多年来进入的多种西方思想与文化一起,将一代人的精神从政教合一的“八纮一宇”沙文主义又一次导向了全新的方向;而在文化前线和经济顶点的文人自然受到了最大的冲击,连或隐或显地传承着的古典美学也慢慢失却。三岛生于严格的贵族家庭,得以随意提到元胜时期的瓷器、埃拉伽巴路斯的长名甚至伊菲伯斯的概念,也使其美学不知是东是西:对高远蓝天的迷恋仿佛有幽玄的痕迹,却毫无一点保留;然而与萨德赞美生命不同,的确如武士般“常住死身”。 读这本书时,我会想象幼时常来我家蹭饭的野猫观察红盆里鳝鱼扭转的样子。不知它死于四环素之后牙齿有没有变黄。 谈者名片 卡洛w卡洛斯(陆ZY),观影部志愿者,大三天文系学生。喜欢诗歌,因为短。 Shanghai Splendor Economic Sentiment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1843-1949 Wen-Hsin Yeh 叶文心 / 著 谈者二 / XT 1843 年,上海开埠。 尽管江南地区的商业阶级自明清以来已经通过拥抱勤俭、世俗禁欲 (inner worldly asceticism) 等价值逃离了儒家体系中的低下地位,紧随鸦片战争而来的对外贸易赋予了上海商人更崇高的社会意义。贸易被认为是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而商业则成为了国家追求自强的渠道。严复所翻译的《国富论》更加普及了这一思想。 伴随商业经济出现的是流行于市民阶级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先施、永安、新新等百货公司相继在公共租界内的南京路出现,展示着来自于本土、广东、日本、英美的丝绸、衣物、电器。这些产品被展示在橱窗中,被描绘在新兴的巨幅广告中,也出现在蓬勃发展的大众画报上。 上海永安百货 在这一时期,上海的“现代性”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中,也在人们的精神道德观念中落地生根。1925 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始出版由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主要的读者群体是来自城市各行各业的“职业青年” (vocational youth)。他们大多是从事从事入门工作的学徒工,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焦虑。 《生活周刊》第一卷第一期 作为出版家,邹韬奋善于运用自传体的故事描写职业青年在做工时的孤寂与焦虑,唤起职业青年的共鸣,同时也鼓励他们勤劳工作、修身自习。职业青年也有机会通过读者来信的方式表达对大家庭束缚的不满,对自由恋爱的追寻,对生活问题的探索。1933 年,当局查封了《生活周刊》,但邹韬奋在两年以后创立了更加激进的《大众生活》,探讨的问题也从市井生活转向了教育、社会和中日战争。叶文心认为,或许从那时起,五四运动所宣扬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让位于左翼思潮,它在工人、市民阶级中的兴起已经预示了历史的轨迹。 商业精英的崇高地位在 1940 年代走向了终结。战争摧毁了上海的商业主义,揭露出资本繁荣外表下的脆弱与剥削。 […]